參考答案
1.(1)防火閥的設置部位有:
①穿越防火分區(qū)處。
②穿越通風、空氣調節(jié)機房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③穿越重要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
④穿越防火分隔處的變形縫兩側。
⑤豎向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但當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qū)的通風、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均獨立設置時,水平風管與豎向總管的交接處可不設置防火閥。
⑥公共建筑的浴室、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豎向排風管,應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設置公稱動作溫度為70℃的防火閥。公共建筑內廚房的排油煙管道宜按防火分區(qū)設置,且在與豎向排風管連接的支管處應設置公稱動作溫度為150℃的防火閥。
(2)防火閥的設置要求包括:
①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
②防火閥暗裝時,應在安裝部位設置方便維護的檢修口。
③在防火閥兩側各2.0m范圍內的風管及其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
④防火閥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通風和排煙系統(tǒng)用防火閥門》(GB 15930--2007)的規(guī)定。
2.(1)除單、多層住宅外,民用建筑、廠房和丙類倉庫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疏散應急照明燈具:
①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和避難層(間)。
②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備發(fā)電機房、配電室、防煙與排煙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時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間。
③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和建筑面積超過200m2的營業(yè)廳、餐廳、演播室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④建筑面積超過100m2的地下、半地下公共活動場所。
⑤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
⑥人員密集廠房內的生產場所及疏散走道。
(2)消防應急照明的設置要求包括:
①建筑內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照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于1.0lx;人員密集場所、避難層(間)內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于3.0lx;對于病房樓或手術部的避難間,不應低于10.0lx;樓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于5.0lx;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備發(fā)電機房、配電室、防煙與排煙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時仍需正常工作的其他房間 的消防應急照明,仍應保證正常照明的照度。
②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宜設置在墻面的上部、頂棚上或出口的頂部。
3.消防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場所包括:
(1)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高層廠房(倉庫)及甲、乙、丙類單、多層廠房,應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門的正上方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2)下列建筑或場所應在其內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線的地面上增設能保持視覺連續(xù)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標志:
①總建筑面積超過8000m2的展覽建筑。
②總建筑面積超過5000m2的地上商店。
③總建筑面積超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④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
⑤座位數(shù)超過1500個的電影院、劇院,座位數(shù)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會堂或禮堂。
4.(1)避難層的設置條件: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應設置避難層。
(2)避難人員面積指標: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shù)避難的要求,可按5人/m2計算。
5.水基型泡沫滅火器能撲滅可燃固體和液體的初期火災,更多地用于撲救石油及石油產品等非水溶性物質的火災(抗溶性泡沫滅火器可用于撲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體火災)。水基型泡沫滅火器具有操作簡單、滅火效率高、使用時不需倒置、有效期長、抗復燃、雙重滅火等優(yōu)點,是木竹類、織物、紙張及油類物質的開發(fā)加工、儲運等場所的消防必備品,并廣泛應用于油田、油庫、輪船、工廠、商店等場所。
6.應設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的建筑包括:
(1)建筑占地面積大于300m2的廠房(倉庫)。
(2)體積大于5000m3的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船、機)樓以及展覽建筑、商店建筑、旅館建筑、醫(yī)療建筑和圖書館建筑等單、多層建筑。
(3)特等、甲等劇場,超過800個座位的其他等級的劇場和電影院等,超過1200個座位的禮堂、體育館等單、多層建筑。
(4)建筑高度大于15m或體積大于10000m3的辦公建筑、教學建筑和其他單、多層民用建筑。
(5)高層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 m的住宅建筑。
(6)對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當確有困難時,可只設置干式消防豎管和不帶消火栓箱的刪65的室內消火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