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術
作業(yè)場所存在的職業(yè)危害因素,有噪聲、振動、輻射和異常氣象條件等。
一、噪聲
?。ㄒ唬┥a(chǎn)性噪聲的特性、種類、來源及危害
生產(chǎn)性噪聲有3類:空氣動力噪聲、機械性噪聲、電磁噪聲。生產(chǎn)性噪聲一般升級較高,120-130dB。
?。ǘ┰肼暤目刂拼胧?BR> 1、消除或降低噪聲、振動源;2、消除或減少噪聲、振動的傳播;3、加強個人防護和健康監(jiān)護。
二、輻射
由于其頻率、波長、量子能量不同,對人體的危害作用也不同,當量子能量達到12eV以上時,對物體有電力作用,能導致機體的嚴重損傷,稱為電離輻射,反之稱為非電離輻射。
(一)非電離輻射的來源于防護
1)射頻輻射。又稱無線電波,量子能量小。分為高頻電磁場、超高頻電磁場和微波3個波段。
一般來說,射頻輻射對人體不會產(chǎn)生組織器官的器質性損傷,主要引起功能改變,并可逆。
2)紅外線輻射。對機體的影響主要是皮膚和眼睛。
3)紫外線輻射。隨物體溫度的升高,輻射的紫外線頻率增高,波長變短,其強度也增大。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現(xiàn)為彌漫性紅斑,有時可出現(xiàn)小水泡和水腫,并有發(fā)癢、燒灼感。還可引起電光性眼炎、雪盲癥(太陽性眼炎)。
4)激光。也是電磁波,屬于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熱效應和光化學效應造成的。能燒傷皮膚。
2、非電離輻射的控制與防護
高頻電磁場的主要防護措施有場源屏蔽、距離保護和合理布局等;
對微波輻射的防護,是直接減少源的輻射、屏蔽輻射源、采取個人防護劑執(zhí)行安全規(guī)則;
對紅外線輻射的防護,重點是眼睛的保護;
對紫外線輻射的防護是屏蔽和增大與輻射源的距離,佩帶專用的防護用品;
對激光的防護應包括激光器、工作室及個體防護三個方面。
(二)電力輻射來源于防護
α、β等為直接電離輻射;γ光子、中子等為非直接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的防護,主要是控制輻射源的質和量。電力輻射的防護非為外照射防護和內照射防護。外照射防護的基本防護方法有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統(tǒng)稱“外防護三原則”。內照射防護的基本防護方法有圍封隔離、除污保潔和個人防護。
三、異常氣象條件
種類:1、高溫作業(yè);2、高溫強熱輻射作業(yè)(30℃或高2℃);3、高溫高濕作業(yè);
防護:1、改善作業(yè)條件;2、隔熱;3、通風降溫;4、保健措施;5、個體防護;6、異常氣壓的預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