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應急策劃中包括危險分析的結果,應能提供:( )。
A.地理、人文、地質、氣象等信息 B.資源分析
C.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及可能發(fā)生的重大事故對周邊的后果分析
D.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E.城市功能布局及交通情況
66、在對重大事故應急預案進行策劃時應充分考慮的因素為( )。
A.本地區(qū)重大危險源普查的結果 B.本地區(qū)的地質、氣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及其影響
C.本地區(qū)以及國家和上級機構已制定的應急預案情況 D.本地區(qū)行政區(qū)域劃分及農業(yè)區(qū)、功能區(qū)布置情況
E.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
67、應急預案在應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體現在( )。
A.有利于提高全社會的風險防范意識
B.應急預案是有針對性的,具有明確的對象,其對象可能是針對某一類或多類可能的重大事故類型
C.制定應急預案有利于做出及時的應急響應,降低事故后果
D.成為各類突發(fā)重大事故的應急基礎
E.當發(fā)生超過應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時,便于與上級應急部門協調
68、應急預案能否在應急救援中成功發(fā)揮作用,不僅取決于應急預案自身的完善程度,還取決于應急準備的充分與否。應急準備應包括:( )。
A.各應急組織及其職責權限的明確 B.應急資源的準備 C.公眾教育、應急人員的培訓和預案演練
D.準備應急救援法律法規(guī) E.編寫應急預案
69、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包括( )。
A.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 B.迅速控制事態(tài) C.消除危害后果,做到現場恢復
D.查清事故的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E.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事故情況
70、應急管理是一個報考的過程,包括( )階段。
A.預防 B.準備 C.響應 D.演練 E.恢復
71、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支持保障系統(tǒng)主要包括( )。
A.交通應急啟動 B.法律法規(guī)保障體系 C.通訊系統(tǒng) D.警報系統(tǒng) E.技術與信息支持系統(tǒng)
72、警戒與治安組織通常由( )等組成。
A.公安部門 B.武警 C.民警 D.軍隊 E.聯防
73、公共疏散組織主要由( )和街道居民組織抽調力量組成。
A.公安 B.消防 C.民政部門 D.武警 E.軍隊
74、醫(yī)療救治通常由( )組成。
A.醫(yī)院 B.急救中心 C.疾病防治中心 D.衛(wèi)生防疫站 E.軍隊醫(yī)院
75、應急準備包括( )。
A.機構與職責 B.應急資源 C.教育、訓練與演練 D.互助協議的簽署 E.預案演練
76、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包括( )。
A.警情與響應級別確定 B.應急啟動 C.救援行動 D.應急恢復 E.應急關閉
77、對應急預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進行評估,可采用多種應急演練方法,如( )。
A.桌面演練 B.功能演練 C.全面演練 D.分項演練 E.綜合演練
78、應急預案可分為( )層次。
A.綜合預案 B.專項預案 C.現場預案 D.策劃預案 E.程序預案
79、一個完整的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應包括( )。
A.預案 B.救援 C.程序 D.指導書 E.記錄
80、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包括( )。
A.對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及其后果的預測、辨識、評價
B.成立由各有關部門組成的預案編制小組,指定負責人
C.危險分析。包括危險識別、脆弱性分析和風險分析
D.預案的批準、實施和維護。提出預案的落實、更新、培訓和演練計劃
E.應急準備和應急能力的評估。確認現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能力,并對其充分性進行評估
81、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核心內容包括( )。
A.對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及其后果的預測、辨識、評價 B.規(guī)定應急措施救援各方組織的詳細職責
C.可能影響應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D.應急救援行動的指揮與協調 E.現場恢復
82、一個完善的應急預案按相應的過程可分為( )關鍵要素。
A.方針與原則 B.應急策劃 C.應急預案 D.現場恢復 E.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83、可用的應急力量和資源包括( )。
A.城市的各類應急力量的組成及分布情況 B.各種重要應急設備、物質的準備情況
C.上級救援機構或相鄰城市可用的應急資源 D.城市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護目標)及交通情況
E.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及主要危險物質種類、數量和理化、消防等特性
84、應急響應包括( )。
A.警報和緊急公告 B.指揮與控制 C.接警與通知 D.事態(tài)監(jiān)測與評估 E.教育、訓練與演練
85、典型的響應級別通常可劃分( )。
A.一級緊急情況 B.二級緊急情況 C.三級緊急情況 D.四級緊急情況